穩定幣總市值達$291.839(約 2,918 億美元),週環比成長$4.544b(約 45.44 億美元)。市場格局方面,USDT 持續保持主導地位,佔 58.73%;USDC 位居第二,市值$73.989b(約 739.9 億美元),佔 25.35%。
穩定幣市值前三個網路:
· 以太坊:$160.479b(1,604.8 億美元)
·160.479b(1,604.8 億美元)
·6 (Tron):$775.5685.6p. Solana:$12.411b(124.1 億美元)
· M By M^0 (M) :+18.79%
· EURC (EURC) :+6.03% US :+5.48%
數據來自 DefiLlama
穩定幣賽道競爭迅速加劇,銀行、傳統支付機構、新興利潤過去依靠 USDC 分銷與儲備利差,Coinbase 與 Circle 共享低風險、高收益的穩定幣紅利;但隨著《GENIUS Act》落地確立法律地位,競爭全面開放——Tether 帶著合規版 USAT 進入美國,Robinhood 和 Revolut 籌備自有代幣,Coinbase 的獨佔管道和合規優勢正在迅速佔瓦曲線,被迫尋找新的成長曲線。
宏觀環境讓壓力更甚。聯準會降息帶來交易量上升,對交易所業務雖然是利好,但對穩定幣模式則是硬傷:利差收益縮水,利潤空間驟減。 Coinbase 與 Circle 高度綁定,光是 2025 年第一季就拿到約 3 億美元分銷費,比 Circle 自己的淨利還多,同時還持有 16 億美元股權。摩根大通估算,Circle 資產在 Coinbase 帳面價值高達 550–600 億美元。在這種背景下,利差縮窄不僅削弱當期獲利,更直接撼動了資本市場對 Coinbase 的估值邏輯。
而如今的競爭者不僅包括巨頭,更有無數「草根」力量。白標模式大幅降低了發行門檻,任何掌握品牌與通路的應用程式都能進入穩定幣市場。 Hyperliquid 推出 USDH 的動作表明,承載流動性的交易平台開始覺醒,不再依賴外部發行商,而是透過發行原生穩定幣截留收益、增強生態韌性。若 USDH 成功發行,理論上可分流 USDC 約 7% 的份額,對 Circle 與 Coinbase 構成實質威脅。也因此,Circle 選擇入股 Hyperliquid 並推動 USDC 連結其生態,以防禦此潛在衝擊。可以看到,穩定幣的競爭正從少數主導者的博弈,轉向多層級、多模式的開放競爭。
Coinbase 已無法再依賴單一的交易撮合與「尋租式」的穩定幣分銷,而必須建構一個由真實鏈上活動驅動的生態飛輪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Coinbase 近期的一系列動作正體現了這一邏輯:高調釋放 Base 發幣預期,並提供 10%+ 的鏈上借貸收益來吸引資金;利用品牌與合規優勢,將龐大的中心化用戶群引導至鏈上應用;加快跨鏈整合,打通 Solana 等生態,擴大 USDC 的使用邊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