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OSG:再造十個空中雲匯,穩定幣加密支付賽道前景
10-02 , 15:17 /


核心觀點 IOSG Ventures


核心觀點穩定幣是加密的殺手級應用:不是 NFT,也不是 Meme 幣。它們已經是全球南方的「日常貨幣」。市場關注的不是創造新幣種,而是如何讓現有穩定幣真正融入日常支付場景。


· 消費者價值由 B2B 驅動:個人之間 P2P 匯款與加密卡固然重要,但筆者認為最大規模的 TAM 將發生在企業之間的跨境支付領域。那些將穩定幣抽象化、直接嵌入大型公司轉帳體系的加密編排層和 PSP,可以捕捉到龐大的資金流與資金沉澱所帶來的額外收益。


· 牌照 + 走廊 = 護城河:正如基礎設施從技術比拼轉向分發一樣,在 B2B 支付領域真正的壁壘是監管牌照(MSB/EMI/SVF 等)、銀行合作與跨境走廊的先發優勢。 (例如:Bridge 擁有美國 MSB/MTL,RD Tech 擁有香港 SVF 車牌)。


· 編排 > 聚合:聚合商只是市場撮合平台,利潤率很薄;編排商掌握合規和結算權。真正的防禦力來自於直接持有牌照並能自行落地資金流轉。


· 競爭正在加劇:從強調「底層技術」到比拼「實際使用」:與消費應用類似,市場會獎勵真實採用與用戶規模。 TRON 手續費的上漲已經驗證了穩定幣交易的旺盛需求,而下一階段將是穩定幣原生鏈(Plasma、Arc 等擁有發行和分發渠道的穩定幣發行方),而將像 Hyperliquid 等應用專用鏈一樣,積極引導用戶直接使用其自家穩定幣交易交易和結算,從而避免大部分交易交易。同時,用戶也可以直接用所轉帳的穩定幣支付手續費,實現支付媒介與網路激勵的統一。


引言


穩定幣以及圍繞穩定幣而構建的區塊鏈,幾乎每天都在成為行業的焦點與新聞頭條。 Tether.io 推出的 Plasma 和 Stable、Circle 的 Arc、Stripe 的 Tempo、Codex PBC、1Money、Google正在研發的新一代 L1 區塊鏈,以及後續還會陸續出現的項目,都在不斷加速這一趨勢。同時,作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自託管錢包之一,Metamask 也正式宣布將推出其原生穩定幣,標誌著錢包產品向支付與價值承載功能的進一步拓展。另一方面,個人跨境匯款巨頭 Remitly 則宣布上線一款多幣種法幣與穩定幣錢包——Remitly Wallet,目前正處於測試階段,併計劃在 9 月與 Circle 合作正式推出。


這些動作共同表明,越來越多的大型支付公司與 Web2 和 Web3 科技巨頭,正在加速“縱向整合”,直接切入到穩定幣與區塊鏈支付賽道。他們不再只依賴第三方提供的基礎設施,而是選擇自行發行穩定幣、打造自有錢包產品,甚至推出專屬的支付區塊鏈。穩定幣正快速從加密原生場景擴展到更廣泛的支付、匯款與金融服務領域,成為區塊鏈最具落地性的應用方向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