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易平台交易基金(ETF)的誕生源自於一場危機。 1987 年“黑色星期一”,道瓊工業指數單日暴跌超 20%。監管機構與市場參與者意識到,他們需要更可靠的投資工具。共同基金僅能在每日收盤後交易,這讓投資人在市場恐慌時束手無策。
ETF 應運而生,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。這種「一籃子證券」能像股票一樣交易,在市場動盪時提供即時流動性。
ETF 簡化了指數投資,以低費率優勢提供廣泛的市場敞口,它的設計初衷是“無需幹預、高度透明”,僅追踪指數而非試圖跑贏指數。 1993 年推出的首支成功 ETF——標普 500 指數 ETF,憑藉「精準追蹤標普 500」的承諾,成為全球最大基金。
最初的 ETF 是個純粹的好點子。如果你想投資「整個股市」,卻不願研究個股或支付高昂管理費請基金經理代勞,它就是最優選擇。

2025 年 9 月,華爾街跨過了新的監理:
2025 年 9 月,華爾街跨過了新的監管服務: 1% 將包裝。
ETF 已從「簡化投資的工具」演變為「可包裝任意策略的複雜載體」。組合、對沖、擇時等投資方式無窮無盡,但可供投資的實體公司數量卻是有限的。
如今,美國市場的 ETF 數量已超 4,300 只,而公開上市公司僅約 4,200 家。 ETF 在所有投資工具中的佔比從十年前的 9% 升至 25%,這是市場史上首次出現「基金數量多於股票數量」的情況。

這催生了一個根本性問題:選擇過剩非但沒有賦予投資者權力,反而讓他們陷入癱瘓。現今的基金涵蓋了所有能想到的主題、趨勢甚至政治立場,嚴肅長期投資與娛樂化投機的界限徹底模糊,已幾乎無法區分“為積累財富設計的產品”與“為蹭熱點設計的產品”。
等等…這種焦慮完全偏離了重點,狗狗幣 ETF 並非對加密貨幣使命的扭曲。
15 年來,加密貨幣一直被質疑為「無價值支撐的虛擬貨幣」。傳統金融稱我們是「沉迷無價值代幣的投機者」,斷言我們永遠無法建構真實事物、得不到機構認可、不配獲得嚴肅監管對待。
而現在,他們正試圖從我們「玩笑般創造的資產」中榨取價值。
加密產業創造了一個傳統金融無法忽視、無法扼殺、最終無法置身事外的全新價值類別。狗狗幣能先於半數財富 500 強企業擁有專屬 ETF,正是加密貨幣文化主導地位最有力的證明。
